社會責任

李俊傑:豬在風口,您能抓住嗎?!

更新時間:2020-07-24

站上風口,豬都能飛上天。但如果豬本身就是風口,會怎樣?

 

2020,跌宕起伏又近乎瘋狂的中國養豬業,讓無數在養豬業忙于防非複養的群體更加關注——手裏有豬才是王道!而面對整個行業總體缺豬的現實,他們更加意識到——手裏有豬,并且能夠不斷提高豬群生産成績,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才是決勝2020的法寶!

 

正可謂“豬糧安天下”!生豬産業作爲我國畜牧業第一大産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比重。豬肉作爲我國居民肉類消費當之無愧的“老大”,長期占據我國肉類總産量的60%以上!

 

但是,常态化的非瘟疫情讓中國豬業出現了巨大的供應缺口,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亦讓整個行業雪上加霜!供需失衡、豬價高企、仔豬天價……高昂的養殖利潤也使豬場生産成本陡然上升。如何抓住紅利期,利用有效手段提高養豬生産效率,最終實現各環節養殖成本的把控?如何推翻壓在中國養豬業頭頂的幾座大山,助力中國豬業由養豬大國向養豬強國邁進……


2020年(第五屆)國際畜牧業創新論壇于本月3-4日在浙江杭州隆重召開,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俊傑在此次大會中的精彩分享,爲養豬人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及方向。

豬會荔枝微課各專家課程0707-05.jpg


“四重壓力”倒逼豬業轉型升級


李俊傑在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養豬業存在母豬存欄不足,生豬價格居高不下;母豬繁殖力低,生産成本高;豬肉進口增加,對進口肉的依賴較大;養豬業核心競争力不足,整個産業亟待轉型升級的四重壓力!

 

據相關數據顯示: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前,我國生豬存欄及出欄數量逐年上升,爲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強勁助力。但非瘟疫情發生以來,能繁母豬數量直線下降,由2017年的4471.5萬頭下降至2019年的2029萬頭,給國内生豬生産及市場供應帶來巨大缺口!供需市場的嚴重失衡,亦導緻生豬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進而讓生豬産業及食品安全面臨巨大挑戰。

 

微信圖片_20200716092301.png

從生産成績上看,我國雖爲世界第一養豬大國,但生豬生産成績及生産成本較歐美養豬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來自國家生豬體系的數據顯示:2017年,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量上,丹麥爲33.29、德國29.66、美國26.43、而我國僅有24.82;從母豬年産胎次上比較:美國爲2.44,、德國2.33、丹麥2.28、中國2.29。另外,就生豬生産成本分析,自2006年到2017年,我國生豬生産成本亦是居高不下,非瘟後的養豬成本又“更上一層樓”,位于四個國家之首!這中間,因爲生産成績不高,高昂的仔豬生産成本是最終導緻總體成本偏高的直接原因,其在我國生豬生産成本中的占比達到了30%-40%!

 

伴随着養殖成本增加(過高)及生産效率問題,豬業産能不足的問題在非瘟+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更是暴露無遺!近年來,連年破新高的豬肉進口量足以說明問題。但随着新冠疫情對國際豬肉市場的影響,國外肉企、屠企受到沖擊,導緻一段時間内的豬肉進口受阻,讓國内生豬市場供應更趨緊張!

 

在非瘟疫情、環保壓力、減抗禁抗、國際貿易、食品安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提升中國豬業核心競争力,促進生豬産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成爲了當下行業發展及保障民生的關鍵!


批次化生産助力豬業降本增效


在多重壓力的影響下,提升養豬生産成績及母豬繁殖效益,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是當下中國豬業必須要重視并解決的問題!研究動物繁殖調控機理、研發定時輸精關鍵技術、研發繁殖調控新産品,推廣應用批次化生産等相關技術,則成爲了推進整個行業轉型變革的必要武器!

 

據李俊傑介紹:批次化生産技術的雛形誕生于1969年,發展至1996年烯丙孕素+PMSG+GnRH豬定時輸精技術的方案後,形成了現在批次化生産+定時輸精方案的母本。通過多年的推廣應用,已經将原來後備豬配種率70%-80%提升至100%;經産豬斷奶後7天配種率由80%左右提高至90%以上。

 

可以說:定時輸精技術的建立,将生豬生産由連續式管理模式(每天配種、分娩、斷奶、銷售)改變爲有計劃組織生産,提高母豬生産性能和豬場管理效率。

 

微信圖片_20200716092306.png

利用工業思維建立批次化生産工藝,不僅有助于形成從誘導發情→配種→産仔→仔豬護理→斷奶→母豬發情誘導….等環節的流水作業,而且這種方式可批量化生産、流水線作業、定時生産,讓生産更加可控;提高豬場資源利用率,降低勞動力成本;提升員工福利,解決了無人養豬的難題!

 

通過對國外批次化技術應用的了解,又進一步證實了批次化生産技術在降低公豬生産成本方面的獨到優勢——歐盟及西班牙利用批次化生産技術及深部輸精後,輸精次數由2-3次降低到1.6次,不僅提高了公豬利用效率、降低精液使用劑量、最大程度利用了種公豬優良的基因,而且降低了配種次數,變相降低了人工成本。近年來,國外通過改進輸精設備,促進精子進入母豬生殖道的速度、精準控制母豬排卵等方式,持續進行對批次化生産技術的研究。

 

而反觀我國生豬批次化生産的應用及發展,亦是取得了一定突破。近兩年來,推廣應用烯丙孕素(共91.5萬瓶,455.5萬頭份);血促性素(665.6萬頭份);戈那瑞林(共363.6萬頭份)……行業内亦是通過卵泡發育可視化和二點查情技術的建立、後備母豬性周期建立和定時輸精技術聯合應用技術、改良輸精設備、搭建行業交流平台等有效手段,推進批次化生産在養豬業的廣泛應用,促進中國豬業核心競争力的提升!


本文相關數據及素材來源于2020年(第五屆)國際畜牧業創新論壇(IAHI)河北農大教授李俊傑——《母豬繁殖調控技術研究和應用進展》


點擊觀看課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