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

何啓蓋:批次化生産切斷病原循環傳播!是非瘟常态化下疾病防控重要手段!

更新時間:2020-07-24

非瘟當下,生豬産業面臨的挑戰日益凸顯,疫苗上市遙遙無期,行業複産信心明顯不足,中小豬場受限于防非技術,隻能徘徊在淘汰的邊緣;現在豬肉價格高企,但母豬存欄存在巨大缺口,不足以支撐後續豬肉供應。諸如此類,林林總總。而今,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和推動下,養豬業已經站在防非複産的風口,誰能搶占機遇,誰就能赢得未來!


爲積極推進“系統防非、科學複産”進程,助力解決中國養豬業發展的迫切之需,7月2日-4日,由科技部畜禽良種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全國母豬定時輸精技術開發與産業化應用協作組、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六和股份主辦,甯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年(第五屆)國際畜牧業創新論壇(IAHI)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


多位知名專家教授學者受邀參與此次會議并進行專題報告,會上,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啓蓋老師就《非洲豬瘟常态下如何重構豬場疫病綜合防控策略及國家政策》進行了精彩的分享,豬場動力網記者整理報道。


豬會荔枝微課各專家課程0707-02.jpg

華中農業大學何啓蓋教授



1


常态化是非洲豬瘟流行的現狀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在沒有使用疫苗的情況下,從1954年到1999年之間,全球範圍内共有巴西、西班牙等9個國家成功淨化非洲豬瘟,依靠的主要策略就是撲殺、限制流動以及及時賠償損失。而在我國,非瘟淨化之路卻似乎不那麽好走,目前最主流的非瘟防控方式就是生物安全加定點清除,一個将病毒擋在門外,另一個最大程度地保護受威脅的豬群。

所謂生物安全,其實就是采取各種手段(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免疫),阻止外來生物入侵某一群體或個體,使群體保持安全狀态。盡管生物安全本質是阻擋,但更重要的還是結合豬場的實際,靈活地使用,認真地執行。最近盛行的樓房養豬模式也是因爲南方人多地少,因地制宜而來。

根據非洲豬瘟的特性,我國養豬業創新性的提出“全面檢測、定點清除”技術。這項技術成功落地也證明,即便非洲豬瘟病毒越過生物安全屏障進入到場内,仍有補救的餘地。一些大型豬場也正在利用此項技術來防非控非并大舉擴張。實際上,這項技術不僅在臨床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也得到了農業農村部的支持。2020年5月21日,農業農村部公布《非洲豬瘟強化措施指引》,其中明确表示豬場可精準撲殺、定點清除,不按疫情對待!2020年版《非洲豬瘟應急防控指南》也提到,不再要求疫點周圍3km内全部撲殺。

“我們必須意識到,非洲豬瘟在中國紮了根,将形成常态化的趨勢。”正如何教授所言,非洲豬瘟病毒很難短時間内清除,就算不在豬體内,也有可能會存在于環境中。這主要是因爲,對于非洲豬瘟,我國還并未開發出有效疫苗或者藥物,而當前的形式是,我國病毒污染面積較大,病毒傳入豬場途徑多樣,生物安全措施難免百密一疏,早期檢測技術也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2
非洲豬瘟疊加禁抗,疾病防控成養豬業最大難題




在我國《動物防疫法》、《畜牧法》、《食品安全法》以及《生物安全法》等法律中,關于動物疫病中長期防控規劃(2012-2020)的條例指出,通過提高診斷準确性,積極主動應對外來病和新發疾病,從而實現一些重大疾病的淨化,包括豬瘟、僞狂犬病、非洲豬瘟等,對于一些情況複雜的疾病如藍耳、豬圓環等要實現綜合控制。

然而目前來看,現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何教授所在實驗室通過檢測來自不同省份(安徽,重慶等11個省份、35個豬場)的222份樣品後,發現豬圓環病毒III型(PCV3)陽性豬場占68.6%(24/35),PCV3樣品陽性率爲34.7%(77/222),同時,PCV2陽性率爲62.2% (138/222),PCV2和PCV3共感染率爲15.8%(35/222)。病毒性疾病依然在我國普遍存在,難以淨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多年來一直都是畜禽養豬的高效低成本的促生長和抗病手段。但農業農村部第194号公告稱,自7月1日起,我國正式停止生産、進口、經營、使用部分藥物飼料添加劑。如今,“禁抗令”已經正式生效,在禁抗和非瘟常态化的背景下,細菌性疾病的防控備受關注。

何教授認爲,由于抗生素在養殖過程中普遍存在,随着禁抗令的到來,養殖業将面臨前所未有的轉變和挑戰,一些陳舊的養殖觀念迫切需要改變,一方面從随意用藥轉向精準用藥,積極尋找和使用抗生素替代品,另一方面,也要設計合理的飼養管理和免疫預防方案。




3
疾病防控的關鍵技術---生産批次化




在非洲豬瘟常态化下,如何重構動物疫病防控策略,何教授指出基于“生物安全”的立體式防控策略:對于外源性病原微生物,通過外部消毒等生物安全方式來消除;對于内源性病原微生物,通過批次化生産,全進全出來切斷病原循環傳播。
  
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體系,其靈感來自于早期的工業化批次式生産模式。不同生産階段的豬隻處于不同的欄舍和單元格之間,并且采用全進全出的方式。此種模式能有效的阻斷疫病在豬隻間的水平感染,減少與外界物資、工具、人員以及車輛接觸豬隻的頻率。這一點,傳統的養殖模式并不能做到。

歐美國家早已實現了母豬的批次化管理,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随着勞動力、飼料和能源等成本增加,未來美洲、亞洲等多數地區均會應用此技術。而據實踐表明,批次化生産至少會帶來5大方面的好處:

第一:有利于提高豬場生産計劃的精準性,年産胎次可控。
第二:有利于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生産設施的利用率。
第三:有利于提供豬場生物安全,提高免疫合格率,降低母豬的年更新率。
第四:有利于後續營養調控、環境調控,提高飼料報酬從而提高生産效率。
第五:大幅度減少母豬非生産天數,提高母豬的年産胎數。



點擊觀看課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