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

劉高升:新希望批次生産實踐

更新時間:2020-07-24

2020年(第五屆)國際畜牧業創新論壇——系統防非、科學複産管理峰會于7.3-4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新希望養豬研究院生産技術研究室研究員劉高升老師在會議上爲大家帶來了《批次化生産在母豬場生産實踐》的相關内容,從實際出發,把切身體會與大家分享。

豬會荔枝微課各專家課程0707-03.jpg

新希望是中國養殖行業的巨頭,新晉之星,在行業中的影響力舉足輕重,通過該批次化生産實踐案例的數據展示,可以對推動批次生産和定時輸精在養豬行業中的快速發展起到較好的帶頭作用,讓養豬生産者都能分享到這一波養豬生産的紅利。

 

對批次生産和定時輸精的理解方面來說,相對于之前的批次生産和定時輸精“救命稻草”論,本課件解說的相當到位,明确了批次生産和定時輸精的中心思想,認識到批次生産和定時輸精隻是一種手段,一個工具,目标是改善管理,如能熟練掌握、運用自如,即可有效提高生産成績。

 

生産成績的提升,中國的養豬行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自2014年批次生産在國内開始推廣,截至2018年,PSY提高了16%,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提升豬場同等欄舍數量條件下,母豬存欄數增加了14%,提升了設備使用效率,使産能逐漸趨于最大化對于生産母豬,提高了後備母豬利用率,降低了非必要淘汰率,節省了生産成本。後備母豬利用率從80.5%提高到約91%。三元母豬利用率較傳統的提升了24%。提高并穩定了斷奶仔豬成活率;縮短了母豬斷奶發情間隔時間。

 

此外,對于養豬生産的均衡性。當前豬場大多是有計劃、有序的開展生産,不再“饑一頓飽一頓”,忙的時候忙死,閑的時候閑死,這種不正常現象徹底解決。

情期的建立對後備母豬的利用率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情期的正常後備母豬,利用率高于問題豬,即使是采用定時輸精操作,這種問題也不能徹底解決。

劉老師提到,定時輸精流程操作中一些藥品使用的注意事項。講解得十分詳細、科學、精準。按定時輸精流程操作時,有無發情表現的母豬受胎率差異較大。斷奶母豬作定時輸精操作時,母豬利用率比傳統自然發情高12%。可縮短非生産天數(NPD),每頭母豬每天可節省成本25-30元。

劉老師在課上通過大量的數據和實踐案例,充分證實了在規模化豬場采用批次化生産管理模式相較于傳統的生産模式有絕對的優勢。

 

劉老師在課程最後總結時第一句話是:定時輸精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整個分享從前至後,用了大量的案例與數據證明了母豬生産采用批次生産與定時輸精流程,不管是應用在後備母豬入群還是經産斷奶後再生産時,對其生産成績的各個方面都有提升作用,改善了其整體的繁殖成績。特别是在當前三元母豬暫時大規模替代二元作種用入群之際,從根本上解決了行業中三元母豬利用率低的問題,給行業内各個養豬集團、巨頭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這不僅是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對整個畜牧行業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點擊觀看課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