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

曲向陽:抗非22個月,我們學到了什麽?

更新時間:2020-07-24

非洲豬瘟進入中國已有近兩年時間,在中國養豬業這22個月“與非共舞”、防非保豬的戰鬥中,付出了教訓、總結了經驗,亦是讓中國豬業發生了劇變!但是,不時發生的非瘟疫情,仍時刻在爲我們敲響警鍾!那麽,在這22個月裏,我們學到了什麽?“後非瘟時代”我們又該如何更加科學、高效的對抗非瘟?在2020年第五屆國際畜牧業創新論壇(IAHI)--系統防非、科學複産管理峰會上,南京博維特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獸醫博士曲向陽,通過題爲《非洲豬瘟常态下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重塑》的報告,向行業帶來了新環境下,豬場有效、高效防控非瘟的新思路!

豬會荔枝微課各專家課程0707-07.jpg

抗非22個月,我們學到了什麽?


自非洲豬瘟進入中國以來,已經22月有餘。在這接近兩年的時間裏,中國養豬人始終沒有停止抗擊非瘟的步伐!那麽,在抗擊非瘟、“與非共舞”的日子裏,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麽呢?有哪些經驗和教訓?


曲向陽指出:通過全國各地無數豬場的抗非實踐,利用常規對待傳染病的五項基本策略進行非瘟防控。事實證明:通過降低應激,提高感染阈值的方式,從飼養管理方面進行把控,雖有一定意義,但實際效果無法評估;而在沒有特效藥物及針對性疫苗的情況下,免疫策略也不好制定,且原先諸多豬場進行的特異性免疫方式,得到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最終,留給我們的隻有不斷提升生物安全防範措施以及通過淘汰與淨化,達到清除非洲豬瘟的目的。其中,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目前業界公認且有效對抗非瘟的手段,但部分豬場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對于生物安全防控要點的理解以及執行層面有一定難度。而在非瘟病毒清除方面,通過整個行業的不斷探索,已經出現了部分成熟的非瘟清除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清除方案後,損失大小與預警的及時性、處理方案、團隊協作等有密切相關。


生物安全與防非


實踐已經證明生物安全是防控非瘟的有效手段。那麽,到底什麽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與防非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曲向陽在報告中提到——所謂生物安全,是通過物理屏障及生物衛生消毒等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疾病傳播途徑,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而建立的一套系統化的管理措施。亦是最經濟、有效的且必須要全面落實的傳染病控制策略。以非洲豬瘟爲例,病原在豬場内的傳播路徑分别爲:病原入侵-病原體内複制-病原排出-病原在環境中持續存活,而通過生物安全手段,如環境消毒、豬群隔離、增強免疫等方式,即可實現降豬隻感染率、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效果。

image.png


細分一下,按照病原從場内及場外傳入兩種不同情況,在生物安全方面所關注的重點亦是略有區别。針對場外傳入病原,應關注人員、生産資料、豬隻進出及空氣傳播等因素,場外傳播的情況下,場外生物安全管理員的角色就至關重要,它的存在是豬群是否感染的關鍵!而場内傳入的病原,則應該豬群接觸、人豬接觸、糞口傳播、飲水飼料、動物媒介等方面進行把控。而在這些因素中,人流、車流、物流及豬群接觸、流動,屬于非瘟病毒傳播的高風險要素!

 

曲向陽強調:必須要明白,生物安全不是病原“有與無”的關系,而是感染壓力與機體抵抗力之間的較量,生物安全的目标是盡最大可能性降低感染的壓力,而隔離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措施!


“後非瘟時代”生物安全怎麽搞?



根據非洲豬瘟的病毒特性及傳播途徑等方面,曲向陽向大家詳細分析了“後非瘟時代”,豬場生物安全體系重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image.png


曲向陽表示:由于非洲豬瘟對環境難受力較強(37℃下,病毒可以存活22天,56℃下存活1小時,60℃下,存活15分鍾;在4℃的糞便中,該病毒可以存活8天。在37℃下可以存活3-4天。若存在尿液,在4℃下可以存活15天,在21℃下存活5天,在37℃下存活2-3天;4℃下,在污染的飼料與飲水中可以存活30天與60天;但在室溫下,病毒在飼料中僅可以存活1天,在水中可以存活50天),傳播路徑廣泛(直接接觸傳播;與污染的飼料、豬肉、人員、車輛或其他污染物的接觸),故給此病的防控帶來不便。但其中,與發病動物的直接接觸仍是主要的傳播途徑,通過利用實心欄、限位欄能避免豬隻之間的直接接觸,延緩發病速度。另外,非瘟防控中,臨床觀察、報告非常重要。血液檢測依然最敏感,但粘液可以作爲輔助性措施,抗體檢測也是輔助診斷的有效手段。

 

在了解了非洲豬瘟病毒特性及傳播途徑、特點後,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逐步建立結構化的生物安全體系,這主要包括——态度重視、了解原理、制定方案和落地執行。态度重視即重視非瘟防控,明确生物安全是防控非瘟的必由之路;了解原理就是知道非瘟是如何進入豬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制定的防控方案必須切實可行,可落地;最後的執行層面,亦是最重要的環節,要在執行中總結,查漏補缺,不斷完善。

 

從大的方面而言,生物安全分爲内部生物安全和外部生物安全。所謂外部生物安全指的是保護豬場,降低場外疾病的傳入的風險;内部生物安全則是降低豬場内已存在疾病在場内的傳播與擴散。二者缺一不可!這裏的操作重點爲——養殖場分區域管理、避免人員/豬群交叉、小單元化飼養、建立洗消中心、形成疫病預警及緊急處理機制等。除此以外,批次化生産是豬場實行全進全出的基礎,亦是滿負荷、均衡化生産的基礎!全進全出可以盡可能降低不同豬群之間的交叉污染且控制每個批次的豬流的數量,讓環境控制可控,豬群應激降低。



生物安全管理體系重塑關鍵要素


1、豬場生物安全改造

 

(1)豬場周圍環境淨化-區域化生物安全協作或管理;


(2)車輛:建立設施功能完善的車輛洗消中心;


(3)小單元化改造:豬場内料槽隔斷,小單元飼養;


(4)群養育肥欄/後備欄實心牆設計;


(5)增加場外隔離點、物資倉庫、中央廚房、賣豬中轉台等;


(6)升級檢測實驗室能力:1個中心實驗室+N個衛星實驗室;


(7)水處理:增加水過濾處理措施;


(8)無害化處理:升級無害化處理方式與地點(掩埋、焚燒);


(9)人流、物流、污物流的重新規劃;

 

2、母豬場生物安全改造


母豬場分區建設,每棟分左右2個區,生産母豬規模共2400頭,每個區由妊娠舍+産房組成,每棟單元設:仔豬出場通道;後備豬進妊娠舍通道、淘汰豬出場通道;病死豬單獨通道運出場外,且與場外的料車道路不交叉。建議豬舍使用雙料塔,定期對料塔進行清理。

 

3、車輛管理

 

(1)設立專業的車輛管理部門:物流部-重視生物安全


(2)車輛不交叉,專場專用


(3)設立三級洗消流程(初洗-淨洗-烘幹-二次烘幹)


(4)車輛經洗消烘、檢測合格後使用


(5)使用售豬中轉台,減少交叉污染風險

 

4、洗消中心管理

 

洗消中心建議采取單向流動,分區管理的原則進行設計。車輛入場程序具體爲:車輛在進入洗消中心大門後,登記車輛信息;泡沫劑浸泡30min,同時駕駛室清洗;身清洗,車底盤清洗,車廂清洗;檢查車輛清洗情況;使用泡沫噴槍,噴灑消毒液,靜置30min;車輛烘幹(烘幹溫度要求60℃-70℃,烘幹時長不低于30min);采樣前再次檢查清洗、幹燥情況,合格後采樣檢測;檢測合格後車輛放行。

 

5、人員管理

 

(1)封場管理,減少人員進出,但每月休假


(2)人員入場前采樣、隔離(時間?)


(3)人員經淋浴、消毒後入場


(4)設場外生物安全員,監控外來人車物

 

6、物資管理

 

(1)嚴格控制私人物品入場,私人快遞參照物資進場流程;


(2)控制物資采購源頭,避免物資在源頭污染;


(3)物資進行分門别類,分别選擇高溫、甲醛熏蒸、消毒液、長時間靜置等有效消毒後入場;


(4)設廚房外遷移,熟食入場;


(5)飼料采取隔牆打料的方式入場,不再進場。

 

7、動物管理

 

(1)嚴格的售豬制度和流程,社會車輛不接近豬場;


(2)豬場一次引入足夠種豬,閉群生産;精液改良性能


(3)老鼠、蚊蟲、飛鳥等有害動物的清除、隔離(傳統場較難);


(4)病死豬的處理:檢測确認、專人處理規避交叉,及時消毒。

 

8、其他生物安全制度

image.png

除了做好常規的人流、物流等方面把控外,曲向陽提示到:臨床監控+實驗室監控、重大疫情上報流程/制度、生物安全審查—修訂—培訓制度等的建立,亦是系統化防非中必須可少的工作。

 

報告的最後,曲向陽針對當下養豬業非瘟防控進行總結。曲向陽表示: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對于中國養豬業而言,改變了中國養殖業的格局分布,使得全行業的生物安全水平都顯著提升,其他疾病的風險相對降低。養豬企業要想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構建嚴密的生物安全體系。另——要想打赢防控非瘟攻堅戰,必須掌握生物安全基本原則。其涉及的人員、要素太多,需全員參與,屬于必備素質。在此,也提醒部分小型養豬企業,在巨大的資金等各方壓力下,進行生物安全設施的聯合與協作是不錯的選擇!


如上内容來源于2020年(第五屆)國際畜牧業創新論壇(IAHI)南京博維特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獸醫博士曲向陽——《非洲豬瘟常态下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重塑》


點擊觀看課程視頻